 |
中藥的概念 |
|
凡是以中國傳統的醫藥學理論(如四氣五味、升降浮沉、歸經、補瀉潤燥、配伍反畏等)為指導,來解釋其作用和用途而用以防病、治病、保健的藥物,均可稱為中藥。
目前很多人對中藥和西藥的概念不是很明了,有許多誤解,大致有以下幾種:
、 中國出產的藥物就是中藥;外國首先研制和生產的藥物為西藥
這在現代醫學剛傳入我國的初期,似可理解。但現在,我國不僅能制造和生產國外最先研究和生產的藥物,亦研究制造和生產了很多屬我國首創的藥物,如天花粉素、棉酚等天然產物藥物,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藥物。這些藥物,事實上是西藥而不是中藥。另一方面,像乳香、乳香、西洋參等藥物,實產于外國,但它們不是西藥,的確早已成為中藥了。
、 中醫使用的藥物為中藥;西醫使用的藥物為西藥
這似有道理,但仔細分析,也不確切:
、 西醫也使用大黃、甘草等,但不能就此而簡單地稱它們作西藥;中醫即使施用維生素類,也不能就此稱其為中藥。
、 若中藥處方所使用的中藥,不考慮中藥的基本內容(性味升降浮沉等),僅考慮其現代科學的功效(如升血壓作用,抗菌作用等),且違背中醫藥學的用藥規律(如君臣佐使配伍),這即俗稱的“中藥西用”,此時的中藥稱作西藥更合適。
、 中醫使用藥物,往往按中醫藥學理論使用;反之,西醫使用藥物亦往往按西醫藥學理論使用。
、 天然藥物為中藥;人工合成的藥物為西藥
現在所稱的很多西藥如黃連素、延胡索乙素、地高辛及大量激素類、抗生素類、維生素類藥物,均是天然產物(有的已能人工合成);另一方面,有些中藥卻是人工合成的,例如冰片,現已有人工合成的龍腦供用;中藥砒石,在我國古代就是用人工方法而獲得的,即用雄黃(硫化砷)經煉制(氧化)而得的三氧化二砷。
、 組成成分不純或不清楚的天然混合藥物稱作中藥或中草藥;成分較純或結構清楚乃至單體化合物的藥物稱作西藥
像顛茄片、洋地黃葉、大黃蘇打片等西藥就是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;而硇砂(氯化銨)、冰片(右旋龍腦)、砒石(三氧化二砷)等中藥,則屬成分清楚或單體化合物的中藥。
、 中國已有的傳統劑型如丸、散、膏、丹、湯等稱作中藥;將現代制劑如片劑、針劑等稱作西藥
這種劃分在本世紀50年代以前,似可理解,而今顯然不合適了。因為銀翹解毒片,當歸浸膏片等是中藥,卻是現代劑型;而西藥的一些合劑與中藥湯劑類似,更也有丸、散、膏等劑型。
|
中藥常識欄目分類簡單明了,文章內容言簡意賅,剔除繁冗中醫專業知識,真正體現“貼近百姓生活”、“實用性強”的收錄主旨! |
|
|
|